廉政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宁县 > 队伍建设 > 廉政之窗
[古今廉文]说古道今:国亦有染
时间:2013-12-0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分享到:

《墨子·所染》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同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这段话的大意是:墨子路过一家染坊,见几个染匠师傅正把一束束丝绢丢进一口口染缸里。墨子仔细地看了一阵子,然后长叹一声,颇有感慨地说:“这洁白如雪的丝绢,丢进青颜色缸里就染成青色,丢进黄颜色缸里就染成黄色,陆陆续续投下五种染料,丝绢也随着染成五颜六色。染料变换一次,丝的颜色也跟着变换,所以,染色的时候需谨慎从事,千万不能把丝绢丢错缸。不光是染丝要如此,就是为政治国亦是这个道理。”  

  “染”,实质上说的是一种环境现象。人大多是受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如俗话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有的人就总以“久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作“受污染”的挡箭牌。  

  因为当今社会“染”的作用、力量很强势,所以人们更加景仰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的精神。社会上各行各业不良风气相互交织,“染迹”屡擦不尽,也就是说不良风气屡禁不止。人们已经从中深刻地感觉到了“染”的强势。  

  其实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改变环境。在市场经济大气候中,在权与钱的地位很突出时,人们应特别重视自重、自省、自励、自律。当然也有一些人,没到河边就湿了鞋,他们近朱不赤,近墨就黑。所以环境虽很重要,但外因毕竟是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有些东西与颜色沾边就染,而那些“不着色”的东西,即使泡在颜料缸里也染不上。归根结底,染与不染,既决定于环境,更决定于自身。正像诗人歌德说的那样:“不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青蛙叫的地方必定有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下一篇:[廉政动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上一篇:[古今廉文]君子如玉——也说官德修养.doc
主办: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地址: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敬仙宫 电话:0578-5829313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浙ICP备19043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