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宁县 > 队伍建设 > 廉政之窗
[警钟长鸣]严世蕃覆灭的启示
时间:2013-04-2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分享到:

严世蕃,明朝奸臣严嵩之子,生得“短项肥体”,一眼失明,却天资聪慧。他曾大言不惭道天下只有三个聪明人:同朝的陆炳、杨博,还有他自己。当然,世上聪明人很多,但是他这个智商排前三的聪明人在为官上还特别“刻苦”,这就非常人所能及了。

    据传嘉靖皇帝表面上不理朝政,整日和一群道士鼓捣长生不老之术,但他会在自己已有成见的基础上,通过晦涩难懂的手诏咨询大臣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回答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摸清嘉靖的心思,说出他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回答得好,当然会被皇帝倚重,成为红人。一旦回答得不好,很可能引起皇帝不悦,逐渐被疏远排挤。严世蕃潜心研究皇帝以往的言论和做法,加上他对当时体制、人事和典故的掌握,竟然每次都能把嘉靖的心思猜个八九不离十,所奏自然“甚合朕意”。

    凭借对皇帝心思的准确揣摩,他官运亨通,累升至工部右侍郎,管着全国的工程。在他的眼里,工程项目就等于雪花银。二十多年来,他坚守工部,从不挪地方。为了防止下面的官员糊弄自己、私吞钱款,他在每次审查河工时,都格外留心,仔细观察。久而久之,竟然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工程的预算总是虚报的。朝廷修河堤的钱只要拿出一半,考核成绩就能合格;如果用到七成,考核就可以达到优秀。因此,他就可以通过工部对各个项目的业绩考核情况估算出下面截留的款项,并开出下面应该“孝敬”的和他们留给自己的价码。

    就是这么一个深谙人性特点和官场之道的天才,最终没能逃脱疏而不漏的“天网”,落得一个被当街处斩、遗臭万年的下场。

    严世蕃的故事不由得让我想起现今社会的某些怪现象。有些公务员把官场小说当做枕边书,研究为官之道,琢磨升迁之法,并热衷于投入实践,整天不围着群众转而是围着领导转,不急群众之急而想领导所想,为民生不舍得花钱,为领导却大方投资。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官场逻辑”:自己的付出领导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有了提拔的机会自然忘不了自己。所有的投资在升迁之后又会回到自己的口袋。在业务上他们也深入钻研、精通掌握,但目的不是更好地为民生做贡献,而是为了熟悉行业规律,为自己今后设置“竹杠”、大肆敛财打下基础。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致富理念”:熟悉业务能帮助自己了解哪些钱“能拿”、“好拿”。在满足自己贪欲的基础上凡事也给别人留一步余地,切不可自己独占。

    我奉劝抱着这些想法的人好好看看严世蕃的故事,它会告诉你即使贵为内阁大臣之子,聪明绝顶,刻苦钻营,换来的只不过是个被当街处斩的下场。因为所谓的“官场逻辑”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当你把国家和人民的钱塞进自己口袋里的时候,也就是你把自己送进牢狱的开始。而所谓的“致富理念”也有句绝妙的回应——“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真正的为官之道,是把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带领群众谋发展、创事业;而可行的致富之道是勤俭持家、清正廉洁,用辛勤的汗水挣干净的钱,同时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下一篇:[警言警句]习近平反腐要论之重点论
上一篇:[思廉述廉]作风建设须防止“一阵风”
主办: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地址: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敬仙宫 电话:0578-5829313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浙ICP备19043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