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宁县 > 队伍建设 > 廉政之窗
[思廉论廉]谏诤三题
时间:2011-11-0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分享到:

谏诤三题

  谏诤,意指对上级劝诫、劝导。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朝廷就专门设立了谏官,其职能就是对君王的过错进谏,促使君王推行善政,获取民心,求得天下长治久安。谏诤是官员为政的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惟有谏得高明,谏得巧妙,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正话反说使谏言入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一次,修理鸟笼的工匠不小心让鸟儿飞走了,景公一气之下命令杀了工匠。宰相晏子拦住景公,说要先数落一下工匠的罪行,让他死个明白。他对工匠说:“你犯了三条死罪。第一是放跑了大王心爱的鸟;第二是大王为了这只鸟,不得不违背他的‘仁爱’之心杀掉你;第三条最严重,这件事传将出去,天下人会说大王轻人重鸟!”晏子所列工匠的这三条罪状,逗得齐景公笑了起来,明白这是晏子在“谲谏”,于是收回成命,放走了工匠。晏子辅佐的齐景公并不是有德之君。他嗜酒成性,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屡起兵事,滥施惩罚。晏子处于“名臣”事“暗主”的窘境。不谏,齐景公只会越来越昏庸无道,人民将更加痛苦不堪,这与晏子为官之道相悖;直谏,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晏子凭着过人的智慧和精妙的谏诤艺术,既劝导了君王,又保护了自己,达到了“闻者足戒,言者无罪”的目的。

  晓之以理使谏言入情。战国时期,秦攻赵国,赵太后求救于齐。齐要求以赵太后之幼子长安君为质方肯出兵。赵太后宁愿丢失城池,也不愿长安君为质。众臣强谏,太后勃然大怒:“有再说让长安君为质者,我必唾其面。”这时,触龙谏说太后,先由衣食住行入题娓娓道来,待太后脸色稍有缓和,又为幼子舒祺谋职引起太后爱子的共鸣。忽然他话头一转:“ 我认为您爱燕后甚于爱长安君。因为您对长安君虽然给予厚俸高位,但却不让他有寸功于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各诸侯国子孙没有三世为侯的原因,就是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啊!”赵太后醒悟。于是,长安君赴齐为质,齐出兵解赵之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感情动物,领导者也难免情长计短,如赵太后之于长安君。触龙劝赵太后,看似句句闲聊,步步闲情,但妙就妙在处处从赵太后情感立场出发,体贴赵太后的心理感受,又为之计深远。老臣触龙的一片苦心善谏,以诚感人,由情入理,难怪赵太后欣然听受。

托事喻理使谏言入心。西汉霍光死后,其族人权势日盛,时露叛逆端倪。据此,大臣徐福三上奏章,谏诤朝廷及时抑制,宣帝不予采纳。后霍光族人果真叛逆犯事,“连坐诛灭者上千户”。事后,宣帝对平叛者论功行赏,徐福未列其中。一朝臣上书进谏,不直陈徐福之功,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以谢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而不录言曲突者。邻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人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行文至此,方点出谏言主题:“惟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者之右。”意思是说,对事前献计献策提出积极建议的人,应当比事后参加补救的人更为重视、厚待。宣帝看了谏章,“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心情愉悦,蕴涵其中的哲理也更容易为上司所接受。朝臣劝导君主要重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的意见,使三进谏言的徐福依功得赏。但替人讨赏难以启齿,且朝臣人微言轻,不如写个故事给皇帝看,进可以攻,四两拨千斤,达到谏言的目的;退可以守,博皇帝一笑,亦无伤大雅,实在智慧不浅。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喜迁 杨林 子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下一篇:[警钟长鸣]贪官轨迹游戏
上一篇:[警言警句]国有四维
主办: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地址: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敬仙宫 电话:0578-5829313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浙ICP备19043242号-1